一、发热的定义与诊断标准
发热,俗称发烧,是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,因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引发的体温升高现象。当体温超过37.3℃时,即可诊断为发热。在临床实践中,部分患者会经历反复发热,若此症状持续超过3周,且体温至少3次突破38.3℃,经过一周的全面检查仍无法确定病因,则被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。
二、发热的成因探析
发热的成因主要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。感染性发热由细菌、病毒、肺炎支原体、真菌及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引发;而非感染性发热则与风湿免疫性疾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肿瘤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密切相关。本文重点探讨风湿免疫病与发热之间的内在联系。
三、风湿病引发的发热现象
1.系统性红斑狼疮:约60%的患者会出现发热,多为低至中度热。伴随症状包括皮疹、脱发、多浆膜腔积液等。实验室检查可见抗核抗体、抗dsDNA抗体阳性等指标异常。
2.成人Still病:以高热为主要表现,常伴皮疹、咽痛等症状。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显著升高,肝功能异常,血清铁蛋白升高。
3.血管炎:如大动脉炎、巨细胞动脉炎等,均可引发发热。患者还可能出现动脉搏动减弱、颞部疼痛等特异性表现。
4.类风湿关节炎:患者可能出现低热或高热,伴随关节炎或晨僵症状。RF升高、抗CCP抗体阳性等实验室指标有助于诊断。
5.干燥综合征:发热患者常伴口干、眼干等症状,抗SSA抗体、抗SSB抗体等检查可辅助诊断。
6.炎性肌病:如皮肌炎和多发性肌炎,发热可能为首发症状,伴肌痛、肌无力等表现。血清肌酶谱、肌电图等检查有助于确诊。
7.痛风:急性发作期可出现发热,伴关节红肿热痛。血尿酸水平、关节超声等检查有助于诊断。
8.风湿热:好发于青少年,伴关节痛、环形红斑等症状。实验室检查可见抗“O”升高。